close
除了從事醫護工作的朋友外,應該有很多人沒看過分離出來的血小板長甚麼樣子;也有人問我:捐出去的血小板做甚麼用?閒閒的,就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血小板的樣子,如圖。
捐血小板的機器、原理和過程,跟血液透析(洗腎)類似。將血液抽出,透過機器將血小板分離後再將血液回輸體內。整體時間依捐贈者之血小板數量而不同。60~100分鐘不等。
人體維持正常運作的血小板下限數量為150,000,每次捐的量為100,000,所以每次捐之前都會先抽一管血檢驗,體內血小板數量超過250,000才符合基本條件。因為血小板一周就會再生,所以兩周就可以捐一次。
但是,除了血小板數量,有一些先天的條件,造成並非每個捐血者都適合捐血小板。血管太沉或寬度不夠,血液回輸時會有阻礙、疼痛及無法回輸的現象。以我而言,過程中,偶爾血管會變窄,扎針的地方原本就會痛,血液回輸時的衝力會讓痛覺加很多倍,如果繼續不順,機器會暫停然後一直叫;另外,血液抽出時會有原本的凝固現象,所以過程中必須加入抗凝血劑,有些人無法適應抗凝血劑的一些作用(我是嘴唇會麻麻的)、甚或有過敏的現象。
捐出去的血小板做甚麼用去了?基本的是造血功能異常的血友病患者,有些定期、有些不定期需要輸注凝血因子;另外就是外傷、手術過程、、、突發性的凝血功能異常。
以上是關於捐血小板的初步分享,希望對各位的理解有所助益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